古代有什么先进的农耕技术?

古代有什么先进的农耕技术?

畎亩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农学史上最早的一种抗旱排涝的耕作法。古人有个说法,就是“上田弃亩”,意思是说: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对于降水稀少,土壤干旱的中国北方是非常适用的。因为水往低处流。沟低于垄,自然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就比垄上高。将作物种在沟里有利于防旱保墒(田地里土壤的湿度),这就是畎亩法抗旱的道理。抗旱主要体现在“上田弃亩”之中。西汉的代田法便将“上田弃亩”的抗旱原理发扬光大。

代田法是西汉中期农学家赵过所发明并推广的一种耕作方法。它的方法是在面积为一亩的长条形土地上,开三条一尺宽一尺深的沟(畎),沟的位置每年都有轮换,因此称为“代田”。将种子播种于沟中,等到苗发芽长叶以后,便在中耕除草的同时,将沟两边的垄土,耙下来埋在作物的根部,这样便能起到防风抗倒伏(直立生长的作物生成歪斜或倒地),抗旱的作用。汉代除了代田法外还有一种抗旱高产的栽培技术方法,这就是区种法。区种法又称区田法,是专为抗旱而设计。

💎 相关推荐

百度教育自动续费关闭方法
微软365企业版

百度教育自动续费关闭方法

📅 08-20 👁️ 8741
頹開頭的成語:
bt365在线投注

頹開頭的成語:

📅 06-27 👁️ 8984
保加利亚奇迹:斯托伊奇科夫在94世界杯上的传奇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