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琐罗亚斯德教的世界观里,个体人类本身便是善恶交织的复合体。人们被赋予自由意志,可以选择走向善或恶。诸如喜悦与悲伤、纯洁与污秽的分界,都是依据人们倾向支持哪一方而形成的。信徒们被鼓励在善恶之间的斗争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斗争也象征着秩序与混乱的较量。
尽管奉行宇宙的二元论思想,琐罗亚斯德教仍只信仰唯一的神祇——阿胡拉·马自达,意即“智慧之主”。这位神灵无所不在、无所不知,且兼具男性与女性的特质,从而体现出其超越性别的全能本质。
本质上,琐罗亚斯德教徒坚信,尽管世界当前处于善恶交战的双重状态,但最终善必将战胜恶,世界将趋向一个统一的完美乐土。这样的信仰体现了该教独特的二元论与一神论结合的宗教特质。
除了阿胡拉·马自达,琐罗亚斯德教还信奉六位被称为阿姆沙·斯宾塔斯(Amesha Spenta)的圣仙,他们类似于基督教中的大天使。每位阿姆沙·斯宾塔斯象征着不同的美德,包括善良的心灵、崇高的目标、真理与正义、神圣的奉献、权力与公正的治理,以及健康与长寿。
在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中,人类出生之前,每个灵魂(urvan)都会有一位守护灵(fravashi)与之相伴。出生时,灵魂进入尘世,而守护灵则持续作为保护者,类似于守护天使的概念。
当人类去世后的第四天,灵魂将与其守护灵重新合一。此外,灵魂会向守护灵传递其生前所有的生活经历和积累,这些经验将被用来支持在善恶之战中的力量对抗。
根据琐罗亚斯德教的信条,一旦人的生命终结,最后一口气离开身体时,这具身体即被视为不洁。与其二元论核心相符,生命被视为神圣创造的象征,而死亡则是邪恶力量的体现。
去世者的遗体会先用牛尿进行净洗,然后陈列供人瞻仰,之后按照传统被置于“沉默之塔”中,任由秃鹰将其清理干净。
在琐罗亚斯德教最神圣的经典《阿维斯塔》(Avesta)中,有这样一段话:“人若与男人苟合,如同与女人一般,他们二人所行之事为可憎之举,必受惩罚,罪责归于自身。”
除了这句话,教义中还有一个关于一位邪恶灵魂发生同性行为而引发“恶势力爆发”,进而诞生一批较弱恶魔的神话故事。
一些宗教学者认为,琐罗亚斯德教对男性同性恋的强烈反对,部分原因在于该教不接受皈依。成为琐罗亚斯德教徒的唯一途径是出身于琐罗亚斯德教家庭,因此,为了维护宗教的传承,教会对信徒施加压力,鼓励他们生育子女。
有趣的是,著名歌手弗雷迪·墨丘利出生于一个虔诚的琐罗亚斯德教家庭。虽然墨丘利是否终身遵循信仰尚存争议,但他的葬礼是由一位琐罗亚斯德教牧师主持,其遗体也迅速进行了火化仪式。
依据琐罗亚斯德教信仰,灵魂离开身体后会在周围徘徊数日,随后因离世的痛苦与分离焦虑而崩溃。之后,灵魂由天使戴娜(Daena)引领,前往审判之桥(Chinavat)接受善恶行为的审视。若表现合格,灵魂将升入天堂;否则,堕入地狱。
琐罗亚斯德教的原始教义中,包含许多关于可食用与不可食用食物的细致规定。其核心哲学强调温柔善待地球、动物、宠物及家畜,并列出了一份详尽的动物清单,指导信徒如何像对待邻居一般关爱这些生命。
该教严禁动物祭祀,且特别指出应避免食用牛及与牛相关的动物(从牦牛到驯鹿)。关于古代信徒是否严格素食,目前仍有争论,但现代琐罗亚斯德教徒中,许多人选择实践素食生活。
谈及女性角色,虽然大多数宗教存在性别歧视,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文献也同样表达女性易受“邪恶诱惑”的观点。在某段颇为侮辱的经文中,女人被划分为四类:“好与坏;尚可;马马虎虎;既不好也不坏。”
在琐罗亚斯德教社会中,祭司是最受尊敬的成员之一。他们的传统职责包括维护并守护祭祀用的圣火,同时充当法官,精通占星术及自然科学,声誉远播中东地区。
现代琐罗亚斯德教祭司承担礼拜和各类仪式的主持,同时熟练掌握法律的维护与执行。
有趣的是,《新约·马太福音》中拜访婴儿耶稣的三位“智者”,被普遍认为是琐罗亚斯德教的牧师或占星家。
与许多西方宗教以寺庙为中心的崇拜不同,琐罗亚斯德教更强调在个人空间的敬拜。信徒可在家中、海边、山顶或任何感到舒适的地方礼拜,火焰常作为净化的象征融入其中。
虽然多数礼拜在家庭中进行,但当琐罗亚斯德教建造寺庙时,建筑往往极具美感和艺术价值。
所有琐罗亚斯德教徒无时无刻不戴着小帽,盖住头顶,以保护智慧和创造力所在的头部免受负面能量侵扰。
西方文明或许对恶魔信仰含糊,但琐罗亚斯德教拥有明确的恶魔名录。其恶魔等级体系由愤怒之魔埃什玛领导,类似于西方大天使的等级划分。
值得注意的是,琐罗亚斯德教恶魔的名称和行为往往与印度教神祇存在直接对应关系。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琐罗亚斯德教是对早期伊朗多神教的一次重要改革。尽管传统记载其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但现代学者认为其真正形成可能晚至公元前10世纪。
尽管“宗教”定义复杂,琐罗亚斯德教可自豪地宣称是迄今仍在传承的最古老宗教之一。它对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某些佛教流派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琐罗亚斯德教最独特之处之一是其生态理念。先知琐罗亚斯德提倡,人类是“第七类”,负有保护其余六类——天空、水、土地、植物、动物和火的责任。这被视为一种对环境的神圣呼召,忽视自然则等同向黑暗邪恶势力投降。
此外,琐罗亚斯德教尊崇纯净无污染的水资源,植树造林亦成为其庆典活动的重要部分,并强调对动物的善待与保护。
据伊朗宗教新闻社报道,曾经统治伊朗和东非大部分地区的琐罗亚斯德教,在2016年信徒数量已锐减至约20万人。追随者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阿拉伯人在公元630年征服伊朗后所带来的政治和宗教变迁。
根据Daryoush Jahanian博士的研究,波斯被征服后,萨阿德·伊本·阿比·瓦加斯及其军队对琐罗亚斯德教徒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和屠杀。为了削弱该教影响力,统治者还实施了奴役政策,并对未改信伊斯兰教的信徒征收重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