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药浓缩方法
2.1按系统压力分
2.1.1蒸发浓缩
2.1.2减压浓缩
2.2.2.1单效减压浓缩
2.2.2.2 多效减压浓缩
2.3薄膜浓缩
2.3.1升膜浓缩
2.3.2降膜浓缩
2.3.3离心薄膜浓缩
2.3.4刮板薄膜浓缩
2.4分子蒸馏
2.5反渗透膜浓缩
3.中药提取分离方法
3.1过滤
3.1.1压滤
3.1.2 叶滤
3.1.3转简真空式连续过滤
3.1.4超滤
3.2离心
3.2.过滤式
3.2.2分离式
3.2.2.1管式分离
3.2.2.2蝶式分离
3.2.4沉降式离心
4.中药提取纯化方法
4.1萃取
4.1.1根据两液相接触的方式
4.1.1.1逐级接触式
4.1.1.2连续接触式
4.1.2.根据设备构造
4.1.2.1组件式(逐级式)
4.1.2.2混合-澄清槽(离心萃取)
4.1.2.3塔式(逐级式,连续接触式)
4.1.3根据两相形态
4.1.3.1液相萃取
4.1.3.2固相萃取(如大孔树脂吸附)
4.2沉淀法
4.2.1水提醇沉
4.2.2醇提水沉
4.2.3 沉淀剂法
4.3离子交换法
4.4层析法
4.4.1硅胶层析法
4.4.2氧化铝层析法
4.4.3聚酰胺层析法
4.4.4分子筛法
4.5膜分离法
4.6结晶法
5.中药提取干燥方法
5.1流化床干燥
5.2真空干燥
5.3喷雾干燥
5.4冷冻干燥
5.5红外干燥
5.6微波干燥
5.7静电干燥
6.中药提取物造粒方法
6.1 干法造粒
6.2湿法造粒
6.3沸腾造粒
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涉及多种提取工艺和生产方法,根据药材特性、目标成分及生产需求的不同,可选用传统或现代技术。以下是常用的中药提取工艺及生产方法:
一、传统提取方法
煎煮法
原理:以水为溶剂,加热煮沸提取有效成分。
适用:水溶性成分(如多糖、苷类),对热稳定的药材。
缺点:杂质多,易霉变,挥发性成分易损失213。
浸渍法
原理:药材浸泡于溶剂(水、乙醇)中,静置提取。
适用:黏性、新鲜或易膨胀药材(如芦荟、鲜地黄)。
缺点:提取率低,时间长,需防腐剂213。
渗漉法
原理:溶剂自上而下流经药材柱,动态提取。
适用:贵重药材(如人参、西洋参)、高浓度制剂。
强化措施:超声辅助或振动渗漉可提高效率25。
回流提取法
原理:有机溶剂(如乙醇)加热回流循环提取。
适用:脂溶性成分(如生物碱、挥发油)。
缺点:热敏性成分易破坏513。
水蒸气蒸馏法
原理:利用水蒸气携带挥发性成分冷凝分离。
适用:精油类(如薄荷油、桉叶油)13。
二、现代提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
原理:利用超临界CO₂(临界温度31℃、压力7.4MPa)选择性萃取。
优点:无溶剂残留,适用于热敏性成分(如青蒿素)。
优化:添加夹带剂(如乙醇)可提高极性成分提取率26。
超声波辅助提取
原理:超声波空化作用破坏细胞壁,加速溶质释放。
适用:快速提取黄酮、多糖等,效率提高30-50%613。
微波辅助提取
原理:微波加热促使细胞内水分汽化,破裂细胞结构。
优点:时间短(分钟级),节能,适用于酚类、生物碱613。
酶法提取
原理:纤维素酶、果胶酶等降解细胞壁,释放有效成分。
适用:多糖、皂苷等大分子物质613。
高效高压差低温连续提取(HHLSE)
原理:低温(<35℃)高压差瞬时破壁,全成分提取。
优点: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标准化提取物生产6。
三、生产工艺流程
前处理:净选、粉碎(20-40目)、浸润(30分钟)。
提取:根据成分选择合适方法(如动态逆流提取可缩短时间44%)10。
分离纯化:
膜分离:去除大分子杂质。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特定成分(如皂苷、黄酮)。
浓缩干燥:
减压浓缩:避免高温破坏。
喷雾干燥:制成粉末(进风温度140-160℃)。
四、技术选择建议
热敏性成分:优先选择SFE、超声波或低温提取6。
工业化生产:连续逆流提取或HHLSE技术10。
复方制剂:可组合煎煮+醇沉+树脂吸附13。
未来趋势包括多技术联用(如微波-酶法)和智能化控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